斑点叉尾鮰属于底栖鱼类,对养殖环境的适应性比较强,适温范围为0~38℃,最适生长水温是18℃~34℃,低于10℃时停止摄食。华南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斑点叉尾鮰的养殖,全年水温低于10℃的时间少之又少,几乎可以达成全年不间断投料和多年连续养殖(无需年底干塘)。
在塘租连年攀升的今天,规模化、高产量成为养殖户盈利的重要手段。对于叉尾养殖也是这样,如何提高鱼塘利用率、增加产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养殖户盈利的多少。在此介绍一种叉尾高产养殖模式,希望对养殖户有所启发。
(一)苗种标粗
大多数养殖户购苗规格在200口-2000口之间,可以摊低苗种成本。但是这样的苗拿回去无法马上放入成鱼塘养殖,而是在专门的标粗塘暂养(5-10亩,密度3-8万/亩,拿苗规格越大、放苗密度越小)。饵料投喂方面,可选择叉尾专用苗种料、海水鱼苗料,或条件限制也可用高档淡水鱼苗料。由于放养密度较大、叉尾又食性凶猛,养殖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形成规格分化。
(二)成鱼养殖
标粗塘和成鱼塘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通常5亩标粗塘可配套40-50亩成鱼塘。
成鱼塘通常在清明前后放苗,放养密度可达4000-6000尾/亩,放养规格1-3两。在正常投喂的情况下,该批苗种头批鱼将于8月底达到上市规格,鱼塘中大规格鱼起捕后,相对小规格的鱼就能在抢食上占据优势,迅速成长起来,其后每隔30-50天可分批出鱼。每批的出鱼量在400-600尾/亩。在出鱼3-5批后(大约历时5月左右),鱼塘的养殖密度大约减少了2000-3000尾/亩,此时标粗塘的大规格鱼也已经冒出来,及时从标粗塘把1-3两的鱼补充至成鱼塘,确保成鱼塘全年都能有鱼卖。
如此循环,拉长至两年来看,这种养殖模式只有新塘放苗阶段到卖头批这5个月左右时间无鱼可出,其后每30-50天即可卖一批鱼,整体来看,全年亩产量可达到7000-10000斤,投喂足、补苗和出鱼及时的养殖户,甚至可以达到1.2万斤亩产!
模式优势:产量高意味着成本低!在水产养殖的成本中,苗种、饲料、塘租、水电、人工、药物是主要投入,其中水电人工、药费饲料的投入无法避免也无法节省,苗种成本是市场行为调节,养殖户也决定不了。所以如果能够降低塘租成本,养殖利润就能提升。虽然塘租也是固定的,但是产量可以大幅拉低塘租成本,试想:塘租同样是3000元/亩,产量3000斤,养一斤鱼的塘租成本就是1元;而产量9000斤,养一斤鱼的塘租成本就变成了0.33元!
资金轮动:这种养殖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养殖户的资金压力,到养殖中后期,每月出鱼即可回笼资金;避免因资金问题受到饲料经销者或饲料厂的束缚。
不干塘一直重复放苗——出鱼——放苗的节奏,可以吗?
高密度养殖条件下,鱼体产生的残饵、粪便也非常多,长时间养殖而不干塘,极易造成鱼塘底质严重恶化,以致于越往后,越不好养,动不动就死鱼。所以兼顾鱼塘利用率和养殖成功率因素,建议两年干一次塘,进行彻底的清淤工作,最长不可超过三年。
欢迎来到永州市零陵区保利养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