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加州鲈鱼的养殖主要分布于珠江三角洲的佛山市,一般以池塘精养为主。随着夏天高温季节的到来,受不稳定的天气、持续大量的饲料投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加州鲈也迎来了疾病爆发的高峰期,其中诺卡氏菌病、虹彩病毒病等疾病的发生会使加州鲈出现大量的死亡,给养殖户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做好这些疾病的防治十分有必要。
诺卡氏菌病:
加州鲈鱼作为肉食性鱼类,具有摄食性强且摄食量大的特点,在养殖过程中一般都以配合饲料和冰鲜鱼块投喂,而诺卡氏菌以腐生为主,多分布于淤泥、土壤以及动植物和人体组织中,诺卡氏菌通过冰鲜鱼块可以轻易侵染鱼体。鱼的患病症状表现为离群独游、反应迟钝、多游于池塘边,烂身、体内具白色结节以及肝脾肾肿大等。
加州鲈鱼-身体溃烂
加州鲈鱼-体内结节
防治:
针对诺卡氏菌病的治疗在目前来说仍比较难,在已经患有该病的鱼塘中,更多的是要在平常投喂中拌入适量保健肝胆的药和维生素等增强鱼体的免疫力,保住尚未患病的鱼使其能够抵抗诺卡氏菌的侵染。对于养殖水环境则需要充分消毒,溴碘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作用。
另外在养殖过程中,由于加州鲈的摄食情况不一,摄食量多的鱼个体较大,摄食量少鱼则小,个体较大的鱼会捕食个体较小的,应当及时过筛分塘养殖。还有高密度养殖容易造成自相残杀的情况发生,确保定时定量以及扩大投喂范围是尽量避免这一情况发生的有效途径。
大量的投喂势必会造成残饵和粪便的堆积,加快了水质恶化的速度,同时高温加快了水分的蒸发,因此需要做到定期加注新水,一般在15~20天左右加一次,持续高温则每隔5~7天加注一次新水,这样鱼的生活环境才能有所保证。
欢迎来到永州市零陵区保利养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