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泥鳅养殖越来越趋于套养模式方向发展,与植物的套养如水稻、茭白和莲藕等;与水产动物的套养如鲢、鳙、虾和鳖等,泥鳅的养殖特性使其能够与众多生物“互利共生”,套养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现主要讲述一下泥鳅的稻田养殖技术。
1. 稻田选择
养殖泥鳅的稻田应选择靠近水源充足处、排灌方便和水质干净无污染,面积不宜过大,以3~5亩为宜。池塘挖环沟应占稻田面积的10~15%,同时开辟田间沟,以保证基本所有的泥鳅都能及时赶到投喂点进食,避免养殖最后起捕时发生个体差异过大的现象。
2. 防逃防敌害措施
泥鳅天性爱钻洞,应用窗纱网或尼龙薄膜建立防逃墙,所用材料应入底泥30cm左右,剩余部分应高出地面60cm左右,进、出水口加套筛网防止野杂鱼和其他敌害进入池塘。除此之外,还应设立防鸟网,鸟类对泥鳅危害极大,会影响泥鳅的成活率和最后的收成,因此需要设立离水面1m以上的防鸟网,网目以2~3cm为宜,防鸟网应与防逃墙保持一定距离,避免鸟透过防鸟网直接啄食。
3. 苗种选择
首先泥鳅规格应保证在3cm以上,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而5cm规格苗种放苗量为5000尾/亩;水稻则应选择抗倒伏和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水稻栽植时应注意适当稀植,一方面保证通风透光,另一方面降低水稻病害的发生率。
4. 苗种放养
苗种放养前需要充分消毒,在3~5%的食盐水中浸泡10~15min。选择在天气晴朗的上午放苗。应注意在同一块稻田放置规格相同的苗种,在放苗前可将尼龙袋放至稻田水中30min左右,以使水温相近,减少苗种应激和适应环境的时间。
5. 投喂管理
放养后第二天即可开始投喂,以膨化饲料为主,投饵率一般为5~8%;饲料应浸泡透后进行投喂,防止饲料在鱼体内膨胀引起胀气。坚持科学投喂,即视天气、水温和鱼的摄食情况等因素综合考虑,阴雨天少喂,白天投喂量为2/3,晚上投喂量为1/3等等。
(ps: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来到永州市零陵区保利养殖专业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