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活泼水产养殖有限公司
“千斤粮,万元钱”是当前泥鳅稻田养殖能够轻松达到的经济效益。依靠泥鳅和水稻二者的特性能够较好地互利共生,这种模式也因而实现了稻鳅的双丰收。然而不正确的养殖和管理仍容易给这种模式带来恶劣的影响,下面讲述几点在养殖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1. 稻田施肥
养殖有泥鳅的稻田,应一次性下足基肥,而后将追肥次数和使用量将至最低。若要进行追肥,应保证少量多次,复合肥、钙磷肥等每亩每次用量最多在5kg,尿素则控制在10kg以内,不使用氨水、石灰。施肥时尽量选择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左右,注意施肥后注入适量新水。
2. 稻田施药
在治理稻田害虫时选择效果好、毒性低、降解快和残留少的高效农药。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用量用药,敌百虫、敌敌畏等应禁止使用,泥鳅对敌百虫较为敏感。施药时先增加水深,做好分区、分面积,先对稻田的一半面积施药,第二天再对剩余面积进行施药,这样能够保证大多数泥鳅能够有足够安全的躲避场所。一般粉剂在早晨露水未干时喷洒,而水剂则在露水干后或中午喷洒,喷洒时应注意尽量喷在稻叶上,在投饵处少或不喷洒,下雨前不施药。次日换水1/3~2/3。
3. 病害防治
泥鳅养殖死亡高峰主要集中在投放苗种一周左右,易患疾病是烂尾、水霉病。仍然是遵循“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理念,要定期用溴氯海因或碘制剂等较温和的消毒剂进行预防,约3天后用微生物制剂维持养殖水环境的稳态平衡。每月一次向饵料拌入多维、免疫多糖和氟苯尼考以预防疾病和增强免疫力,早晚各一次,一个流程为5~7天。
4. 泥鳅捕捞
可以采取地笼、流水刺激、降低水位把泥鳅归入鱼沟进行捕捞。捕大留小,有助于减少稻田内泥鳅的负荷量,有利于提高泥鳅的生长速度。若放入地笼可于内放入炒熟的米糠、去壳的螺蛳肉等;若采用流水刺激则因为泥鳅有逆水逃逸的习性,泥鳅会集群于水口附近,将预设网片拉起即可捕捞;若采用降低水位则先要用长条形网具包围鱼沟水域,待水位降低迫使泥鳅进入网内从而完成捕捞。
(ps: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欢迎来到永州市零陵区保利养殖专业合作社